《小黑鸡》是继《盘中餐》之后,85后绘本作家于虹呈创作出版的又一力作,通过一个小黑鸡的成长故事,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温暖却也充满挑战的世界,同时非常写实地呈现了家养鸡从破壳到完全成熟的生命过程。于虹呈以细腻的写实画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手法,让《小黑鸡》不仅是一部带有科普色彩的儿童绘本,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勇气和生命的教育读本。
一只小黑鸡从出生到成为鸡群领袖的成长历程,从童话的视角看,很像是一个小英雄的成长史。但这样的成长也始于温馨的家庭和妈妈温暖的怀抱。故事开始于小黑鸡破壳而出的那一刻,伴随着妈妈的保护和鼓励,他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快乐成长。然而,当妈妈离开后,小黑鸡需要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他带领弟弟妹妹们寻找食物,赶走坏鸭子,并最终战胜了鸡老大,成为鸡群的新领袖。在这个与人类成长颇为相似的经历中,读者可以看到成长的艰辛与喜悦,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家庭的温暖。
不过,小黑鸡的成长环境与人类的自然截然不同。虽然故事是带有童话色彩的,作者也尝试用第一人称代入主人公小黑鸡的视角,但插画本身是完全写实的,动植物、人类、村舍和菜园的画面细节如同照片一般清晰。假如先不看文字,读者第一印象很可能感觉这是一本科普书。实际上,创作者和出版人还专门为读者附上了一本科普手册,细致讲解家养鸡完整的成长过程,并介绍了书中出现的各种植物的相关知识,甚至还延伸讲解了鸡的多样品种。从这个角度看,阅读《小黑鸡》也是一次生动有趣的科普教育。
从理解故事的角度看,我认为这个故事混合着科普,至少对于城市儿童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我是一个七零后,虽然不是在农村长大的,但因为家里养过鸡,所以对家养鸡的成长过程多少了解一些。我本以为这应该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常识,但大学毕业时与一位在北京城里出生长大的同学聊起,才惊奇地发现她对此一无所知,她说自己甚至从没见过家养的活鸡!我想,对于一个从未见过活鸡的小读者,画风如此写实的《小黑鸡》,恐怕仍然更像是一个动物童话吧。
而这个故事尽管是用童话方式叙述的,但小鸡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却是很真实的:经常对小鸡们虎视眈眈的狗与猫、成长到一定阶段后鸡妈妈与小鸡们的分离、鸡的领地意识、公鸡之间的争斗、其他家禽对食物的争抢……作者以人类的视角观察,获得了对人的成长也很有启发的感悟。比方说,小黑鸡在妈妈的保护下成长,但随着妈妈的离开,不得不学会独立生活。这一过程展示了成长中的必然困难和挑战,也强调了独立的重要性;小黑鸡在面对坏鸭子和鸡老大时,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责任感,这提醒小读者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而小黑鸡在成长过程中也不得不面对失去亲人的现实,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对每一个生命我们都需要学会尊重和珍惜。
经过多年的历练,于虹呈也从绘本创作工作室的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技艺相当娴熟的绘本创作者,在这本书中她展现了很好的文图结合叙事手法。与创作《盘中餐》相似,她通过亲临农村现场的长期观察和写生,以细致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真实再现了农村生活的细节。每一幅插画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但她的插画并不仅仅是文字的补充,还展示了许多未在文字中提及的细节,有时还故意制造文图之间的反差,以形成绘本叙事独特的张力。比方说,在第16–17页的跨页中,在文字里小小吐糟鸡妈妈的唠叨,而在画面中却出现了一只潜伏的猫,暗示着真实的危险;到了下一幅跨页中,文字里承认“我才发现妈妈的话都是对的”,而画面中暗示着那只猫已经夺去了某个弟弟或妹妹的生命。看似十分平常、平静的画面中,潜藏着现实世界某种残酷的真相。
在讲述这个颇有些励志的成长故事时,于虹呈保持着她特有的冷静气质。当故事的文字到收尾处,小黑鸡成了鸡群里的新老大,并在梦里让妈妈依靠在自己宽大的翅膀下时,故事原本可以是一个美满的大团圆结局。但于虹呈却特意留下一幅无字的跨页图,画面展示了鸡群在地上啄食,而桌子上人类正准备的晚餐却有一盆鸡汤——让读者不禁会问:那只鸡是谁?是否是故事中提到的某只鸡?这的确也是一个生活真相,家养鸡不仅是家庭成员,也往往必然成为食物。这种现实的隐喻可以让读者反思生活的本质和生存的残酷性。
作者在创作感言中分享了她与母亲养鸡的经历,那不仅激发了她创作《小黑鸡》的灵感,也让她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敬畏。通过小黑鸡的成长故事,她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成长的深刻理解。这种真实的情感流露,使得故事更加感人且有感染力。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盘中餐》的某种延续,也许《盘中餐》里“惊蛰”页面中的母鸡和小鸡正是《小黑鸡》的故事引子。两本书都采用了细腻的写实画风,据说也都在同一片乡村区域采风获得的第一手素材,从对水稻种植过程的记录,到对小鸡成长的描绘,于虹呈一直关注着生命和自然,通过这些作品,帮助读者更加了解和尊重生命。
关于细腻的写实主义的画风,有人可能会说,到了照相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风格在绘本创作中还有价值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尽管照相技术能够捕捉到现实的细节,但写实主义绘画是通过艺术家的眼光和技巧创作出来的,包含了艺术家的情感、观点和表达方式。这种独特性是照片所不能替代的。《小黑鸡》中的许多画面都好像是照相机拍摄的,但其实完全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的素材、以虚构的手法重新设计和布局的,而那种模拟镜头的独特视角也代表着作者个性化的情感和意见表达。比方说,鸡妈妈说她要走的那幅场景,读者在左下方望过去,看到渐渐拉开距离的鸡妈妈,而小路尽头是篱笆门,门口正把守着鸡群的鸡老大……这更像是一个电影中带有某种戏剧性的场景,令人忍不住浮想联翩。这其实是相当主观的表达,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意境,以期增强读者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小黑鸡》是一部很独特的原创作品,可以说是带有科普色彩的童话,也可以说是带有童话色彩的科普,总之,教育意义与艺术价值兼具。这样一个关于成长、勇气和生命的故事,对于当下需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的孩子们,应该颇有启发意义吧。
阿甲 写于2024年6月6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