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书接上回:[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一)

在故事中渐渐长大的比得兔

《比得兔的故事》出版后的巨大成功,让波特小姐不得不考虑续写(或者在后续的故事中接着写一点)比得兔的故事。

必要性大致来自三方面:出版社的急迫需求,不管在创作上是否成功,续集至少是好卖的;来自读者的需求——“比得兔后来到底怎么样了?”;波特小姐自己的需求,既包括经济方面(版税),也包括内心的探索——比得兔作为创作者成长的镜像。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创作很大程度上就是作者自我探索的过程。最初在书信里写下这只小兔子的故事,波特小姐一定是有某种想法的,到了1901年将这封信发展成书,自费印刷、销售,到了1902年首次商业出版,这背后也是有其原因的。

简单来说,当时的波特小姐非常渴望独立,精神上的独立、经济上的独立。她所处的很有钱的中上产家庭,父母更希望过“像贵族那样”的生活,这就意味着不应当工作,主要精力应该用于消遣与上流社会的交际。比方说,画画是挺好的,那是很有品位的消遣,但靠画画维生是不好的,那是没有身份的生活方式。波特小姐从1890年代就开始想办法卖画(做贺卡或图书插图)来挣点儿私房钱,这在她的家庭是相当叛逆的行为,她是和弟弟伯特伦一起合作做这些事情的。同理,出书挣稿费就更加叛逆了。及至后来,她甚至准备嫁给书商、编辑诺曼·沃恩,在她父母看来,完全是门不当户不对的下嫁,原因就是书商是靠做生意、工作赚钱生活的,这在他们看来,恐怕不太体面。其实呢,波特小姐的爷爷和外公,原本都还是农民,后来靠做实业、做生意,辛辛苦苦挣来偌大家业,到了波特小姐爹妈那里,做生意、工作反倒变得不体面了,这本身就很反讽。

所以比得兔的成功对波特小姐的成长意义重大,随着这本书和后续几本书的成功,她终于有了足够多的自己名下的钱,终于可以在1905年,在她特别喜爱的英格兰北部湖区,买下一块农场(丘顶农场)。那里本来是她打算与诺曼·沃恩婚后度假的农场,后来则成了她经常逃离伦敦家庭的临时避难所,即使在1913年与威廉·希利斯先生结婚后,丘顶农场也一直保留为她个人的自留地。或者说,那是她精神独立的私人礼拜堂。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丘顶农场速写(波特小姐绘于1905年)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丘顶农场农舍门前的波特小姐

 

其实仅从她个人的创作乐趣而言,她本不打算再写(画)比得兔的故事,但她当时的确太需要钱了,更多的钱,对她来说意味着更多的独立可能。

《比得兔的故事》出版之后第二年出版了《格洛斯特的裁缝》《松鼠楞果子的故事》,这三本书都是她先前自由创作的,真的写给特定小朋友的故事,非常自然、精彩。《裁缝》更是她个人的偏爱,原因很多,暂时不提。接下来的1904年,她终于出了一本跟比得兔有关的故事——《小本杰明兔的故事》。这是一个专门编的故事,画得跟《比得兔的故事》一样好,但终究有点“命题作文”的痕迹。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关于小本杰明兔与比得兔的亲戚关系,波特小姐从来没有明确交代,有两种可能性:小本杰明兔的妈妈与比得兔的妈妈是姐妹关系;小本杰明兔的爸爸(老本杰明兔)与比得兔的妈妈是兄妹关系。反正都是表兄弟。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弗家小兔的故事》中本杰明与弗洛普西带着他们的小兔宝宝

 

但谁大谁小呢?都有可能。但我更倾向于小本杰明兔年长一点,原因有这几方面:第一,本杰明与比得,其实是波特小姐以前养的两只兔子的名字,本杰明是第一只,比得是第二只,按入门先后,本杰明大一些;第二,小本杰明兔后来娶了比得兔的姐妹弗洛普西,那很可能是比得兔的大姐,因为故事一开始说那四只小兔子是“弗洛普西、默普西、棉球尾和比得”,按照一般的习惯,大的总是说在前的;第三,在《弗家小兔的故事》和《托德先生的故事》中,小本杰明兔与弗洛普西生了一大堆孩子,而比得还是快乐的单身汉,推测小本杰明兔为表哥应该更加合理一点吧。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波特小姐宠物小兔比得的速写

 

不过到了最近的比得兔系列动画片中,为了凸显比得兔强悍的性格,小本杰明兔简直就弱爆了,动画片的中译版也自然将小本杰明兔译成了表弟,我想也无可厚非吧。这与动画片导演对人物的设定有关。

在《小本杰明兔的故事》中,小本杰明出场时,不知天高地厚的状态较先前的比得兔犹有过之,他发现麦格先生和太太出门了,就跑去拉比得兔一起去麦格先生的菜园子耍一耍。这一集的比得兔则完全反转了,先是裹着红色棉手绢在角落里可怜巴巴地坐着,被本杰明硬拉着重返菜园子,他一路提心吊胆,从树上爬下去还摔了个倒栽葱,你说有多惨!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比得兔从稻草人身上取回蓝色短上衣和鞋子的那段挺逗的,说是前一天下了雨,好像短上衣缩水变小了。其实呢,在上一集里短上衣就够紧的,而且这里恐怕也是“比得长大了”的某种象征。即使找回了衣服、鞋子,比得兔还是高兴不起来,他竖着耳朵听四周的动静——他变成了相当谨慎的小兔子!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相比之下,小本杰明兔可够浑的,他还要用棉手绢装多多的洋葱回去,好哄比得兔的妈妈开心。这个细节里面又暗含着一个很有趣的反讽:一般英国人用兔子烧菜是必放洋葱的,做兔肉馅饼或烤兔肉都是要放的——而这两只小兔子还要带洋葱回家!在《比得兔的故事》中,当比得兔远远地看见篱笆门的时候,麦格先生也是在“用锄头挖洋葱”!波特小姐连续用了两次“兔子+洋葱”的搭配,后来在《杰米玛·帕德尔鸭的故事》中,狐狸也是请杰米玛去采些用了做烤鸭的配菜,这是她惯用的套路。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在这一集中,最惨的是,那只猫(上一集盯着金鱼的那位)出现了,两只小兔被扣在大筐底下,和一堆洋葱在一起,猫就趴在大筐的上面,眼看着麦格先生就要回家了(晚餐的主食和配菜都自动准备好了)!当然啦,最后两只小兔是被老本杰明兔救了,但也被狠狠地打了几下屁股。比得兔最后回到家,得到了妈妈的谅解,还和姐妹一起叠手绢,完全是一副“吃一堑长一智”后的乖乖小兔子的模样。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小本杰明兔的故事》中的比得兔不能说是“打酱油”的,但绝对是一个配角,跟另一个更加冒失的冒失鬼做陪衬。不过也可以说,这个阶段的比得兔完全叛逆的状态已经过去,他更加实际、更加谨小慎微地过日子,他已经很清楚冒险、叛逆可能带来的真实危险。这本书中的比得兔不那么可爱,却还算可信。在叛逆的问题上,波特小姐也有很含糊的两面性,她很渴望叛逆,却也深知其中的风险(举个小例,她弟弟伯特伦后来因为娶了个酒保的女儿而失去了财产继承权)。

后来,除了在《蒂棘·温刺儿太太的故事》中比得兔最后出来稍稍露脸之外,直到1909年,比得兔才在《弗家小兔的故事》中正经出来在两页中亮相,这回肯定是“打酱油”的。不过呢,这里透露了两个很有趣的信息:一是比得兔继续单身,没有成家;二是比得兔在自己经营菜园子,而且是与妈妈一起合伙!想到比得兔居然成了“大大的良民”,不知诸位看官会不会有点失落?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这本书里的小本杰明兔与太太弗洛普西养了一大堆小兔宝宝,他们过着一种“过了今天就不管明天”的快活日子,总是不够吃的,时常要找比得兔借些卷心菜,可是“有时候,连比得兔也没有多余的卷心菜可以分给他们”——这一页最逗的是,比得兔在前面摊开手,意思是没有了,但在后面比得兔的妈妈故意把裙子撑开,藏着身后的几棵卷心菜!

[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二)

在这个故事中的小本杰明兔毕竟是当了爸爸,不再带着一帮小兔宝宝去麦格先生的菜园子里闯荡,而是在园子外面的垃圾堆里拣别人不要的老菜叶,想想也挺不容易的。不过,要知道波特小姐从1905年之后就当了农场主,自己也养花种菜,小野兔们偷她的菜恐怕也不受欢迎吧。大概多少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她的故事中的兔子变得越来越小心、越来越“文明”了。或者说,这时的她也不太需要太多“叛逆劲儿”了。

未完待续,下一回链接

上集回顾:[笔记]比得兔的人设与发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