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纽伯瑞金奖银奖作品比较研读

很精彩的比较。前天研读会上,关于1961年的金奖《蓝色的海豚岛》与银奖《时代广场的蟋蟀》的比较也非常精彩;不过最精彩的还是1971年的金奖《夏日天鹅》与落榜的怀特作品《吹小号的天鹅》的比较:)原文地址:纽伯瑞金奖银奖作品比较研读作者:-泥巴生活-[转载]纽伯瑞金奖银奖作品比较研读
【泥巴生活】专刊(总第47期)
 文 / 黄建萍

 
2014年红泥巴第一次研读主题聚焦为纽伯瑞获奖作品。阿甲布置这一期作业时,建议我们把同一年的金奖和银奖作品对比着看。这个想法和我不谋而合。选哪一年的作品呢?当时手头有一本1987年的银奖作品《On
My Honor》,之前囤着准备给孩子读的,那就从这儿入手吧。
 
读完这本书,我又找来同年金奖作品《The Whip­ping
Boy》。这两本书都是写两个男孩的故事,银奖书写的是两个男孩因人性的弱点——嘲笑别人,遭到嘲笑后反击对方——最终酿成惨剧,一个男孩淹死在河里,另一个男孩因此自责终生;而金奖作品则写两个男孩因人性的优点——虽然一个贵为王子,一个贱如挨鞭童(旧时陪王子读书,代王子受罚的少年)——却能消除芥蒂,彼此信任,相互合作——最终逃离虎口,获得新生。

 
看来纽伯瑞的评委也和我们一样,向往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样的境界。其实,这不也正是文学的作用吗?记得一位文学评论家说过,通俗作品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故事曲折离奇,也非常感人,但似乎跟你产生不了什么联系,中国很多热播的电视剧看来都属于这一层次的;而伟大的文学作品却能让每个人都从中看到自己,并向你展现出你所未曾经历的更高的人生境界,比如《悲惨世界》这样的巨著。《The
Sum­mer of the
Swan》也许不如《悲惨世界》那样伟大,但我相信,对于任何一名女性读者来说,无论你多大,都能从中多多少少找到你现在的或曾经的身影。

 
看这本《The Sum­mer of the Swan》纯属偶然,它本不在我的计划之列,因为对E·B·怀特的喜爱,本打算读读《The
Trum­pet of the Swan》,原以为它是1971年的纽伯瑞金奖作品,仔细一查,发现不是。1971年的金奖作品是《The
Sum­mer of the
Swan》,看看题目,好像都是写天鹅的,很是好奇,想知道这本书到底凭什么盖过大名鼎鼎的怀特先生而获得1971年的金奖?(怀特的《The
Trum­pet of the Swan》是1970年出版的,一经出版,好评如潮。)
 
一拿起这本《The Sum­mer of the Swan》就放不下了,这和之前看《On My Honor》和《The Whip­ping
Boy》的感觉完全不同。看那两本书的感觉和阿甲说的差不多,“好像没有多少驱动力读下去”。尤其是读《The Whip­ping
Boy》时,简直是咬着牙读下来的,与其说是在读小说,不如说是在学英语。虽然该书的难度级别只有3.9,但由于作者采用了19世纪戏剧的描写手法,几乎每一行里都有生词,吭哧吭哧地,一天最多也只能读6页。但这本《The
Sum­mer of the Swan》却完全不同,阅读级别4.9,可我只用了一天半就读完了全书,真如Steven
Krashen博士所说,因为“我太关注故事内容而忘记了自己是在用中文还是用英文在阅读”(《阅读的力量》·克拉生)。
 
怀特的《TheTrumpet of the
Swan》还没来得及读,只是看了下故事简介,说是一只叫Louis的天鹅,虽然属于“吹号天鹅”一族(天鹅的一种,因叫声响亮而得名),却天生是个哑巴,后来奋发图强,不仅学会了读和写,还学会了吹小号,因此挣了很多钱,功成名就,并赢得了圆满的爱情。看来是个很励志的、结局圆满的故事。

 
但假如Louis生来残疾,不仅不能说话,而且智力还有缺陷,外加4岁时妈妈去世,爸爸无法承受这一切而逃离这个家,由姑姑承担起照顾他和两个姐姐的重任呢?假如Louis终生都只是个低能儿,永远都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样,永远都不可能获得成功呢?而这正是《The
Sum­mer of the Swan》中的弟弟Charlie的遭遇。
 
《The Sum­merof the
Swan》中的主角并不是Charlie,而是他的二姐14岁的Sara。书中的明线是Sara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不满——姐姐Wanda比自己漂亮,姑姑Willie总是管这管那,爸爸远远地躲开这个家,智障的弟弟Charlie是个累赘包。但是,就在弟弟走丢后,在寻找弟弟的过程中,Sara有机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她身边的人和事,她竟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正如Sara自己觉得:

 
She sud­den­ly saw life as a seriesof huge, uneven steps, and she saw
her­self on the steps, stand­ing motion­less inher prison shirt, and
she had just tak­en an enor­mous step up out of the­shad­ows, and she
was stand­ing, wait­ing, and there were oth­er steps in front ofher,
so that she could go as high as the sky, and she saw Char­lie on a
flight ofs­mall dif­fi­cult steps, and her father down at the bot­tom
of some steps, just­sit­ting and not try­ing to go fur­ther.
 
太喜欢这段话了,忍不住把它摘抄在这儿,当我们面对自己生命中的“uneven steps”时,我们是否像Sara一样准备好“take
an enor­mous step up out of the shadows”?或者至少不像她爸爸那样“not try­ing to
go fur­ther.”
 
此外,书中还有很多条暗线,探讨了青春期女孩关心的很多问题,诸如长相漂亮是否重要,如何面对异性,和同学发生误会该如何处理,如何看待我们的父母,如何对待自己像翘翘板一样忽高忽低的情绪……真是惊叹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将这么多的话题有条不紊地摆放在短短129页的篇幅中,整篇文字干净利落。当然更让我折服的是作者博爱而细腻的人文情怀,字里行间都闪烁着人性的关怀——智障的Charlie歪着脑袋伏在手腕上专注地聆听着表针滴滴答答的声音,这声音会让他倍感镇定;Sara找到弟弟后,久久地将他揽在怀中,她感到Charlie的手指深深地嵌入了自己的后背;姑姑Willie在Charlie走失后,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衣服,一件亮绿色的毛衣,在盛夏时节穿上,像座灯塔一样等待着Charlie归来……所有这一切让人读完后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暖流,久久回味。

 
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叫《TheSummer of the Swan》,但与《The Trum­pet of the
Swan》不同,天鹅在这里并不是主角,而只是一个线索,Charlie就是为了去看天鹅而走失的。我想天鹅在这里是一种隐喻,作者用它来比喻一切生命中的美好。

 
总之,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立意高远,感人至深,文笔细腻,结构紧凑,是当之无愧的金奖作品。
[转载]纽伯瑞金奖银奖作品比较研读

[转载]纽伯瑞金奖银奖作品比较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