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闲聊儿童阅读推广中的阅读策略

   
近来读到几本美国教师写的有关运用阅读策略教学方面的书,多少有些心得,但更多的是感慨。冒出一些零零星星的想法,撒在微博里,这里稍微汇集一下,也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读书笔记吧。与本文相关的文章可参考:关于上常规阅读课的几点建议
 
   
教孩子学会阅读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引导孩子自我确认为一位阅读者(当然且骄傲地认为自己是天下阅读俱乐部的成员),并像成熟的读者一样阅读与思考。所以我们有时的确需要现身说法,告诉他们成熟的读者如我辈是怎样做的,而这样的功夫又是如何锻炼而成的。我理解这就是常常被提及的#阅读策略#。
 
   
许多成年人(老师和家长)很渴望能找到便宜的#阅读策略#,省事而且又似乎很“专业”地教孩子学会阅读,或者至少能比较轻松地对付考试中的阅读理解试题。我觉得有这样的渴望,主要还是因为不能理解其中的难处,也由于过于急迫而忽略了其中的害处,比方说在帮助孩子“学会”的同时而心生了厌恶。
 
   
#阅读策略#不是不能教,而是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引导者自己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充满热情的读者;引导者当下可以是一个“半票的”读者,但必须努力自我成长,而且善于总结自身和他人的经验;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成年读者与儿童读者的阅读经验,可参照可相互模仿可互补但切忌等同划一;必须敢于在失败中摸索。
 
   
所以希望通过巧妙传授#阅读策略#来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并很会阅读的大人,首先需要自己常读书,而且要常读童书(基于喜好而非任务),常常反思自己的阅读成长经历,留心观察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过程、自发的阅读反应。有条件的,最好能有志趣相投的读友,常常一起分享和讨论,比如红泥巴的童书名著研读坊。
 
   
比方说在阅读中连接个人经验、设身处地地想象这一类#阅读策略#,完全可以通过表演故事中的角色的方法体验。而教师很可能不理解这种方法,或用起来不得其法,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组织教师们研读童书,自己在表演中体验,乐在其中后便自然地运用到课堂上。简单来说,大人要先学会自己玩泥巴!
 
   
可以把#阅读策略#看作是过河的桥,我们要摸索出自己过河的桥,假如已经拆了也得试着重新找回来;然后以此桥为主要的参照,帮孩子们找到属于他们的桥。而且不妨告诉他们,这种桥迟早是要拆的,最好的桥随过随拆。走在路上的人,桥不是目的;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所谓策略也只是一时的工具罢了。
 
   
再比如说提问(提出真正的问题)是#阅读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让思考能让自己和别人听见的重要手段。但现实中我们常常遗憾地看到,大人更热衷于诱导孩子说出所希望的既定答案来,使阅读讨论活动成为另一种折磨爱读书的孩子的惩罚。所以,我们必须尝试先让大人们自己讨论起来,先学会不要惩罚自己!
 
   
再说归纳总结这种比较高级的#阅读策略#,真正的阅读者崇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从训练考试者的角度看,如果标准答案如此,即使是一万个哈利波特也只能回答一个哈姆雷特!于是我们从小就训练揣测以教参为答案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传授这样的策略害人不浅!
 
   
所以总的来说,我认为在阅读推广的初级阶段不妨尽量去技术化,将#阅读策略#作为后之而后的自选动作来考虑。少数有志于深入探讨的老师和家长,可以先与志同道合者相约共同开展童书(特别强调——童书!)研读活动,在慢慢的积累、相互的促进下成长。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其实是我们自己成长的机会。
 
下图为合肥研读坊的老师们自编自演绘本剧
微博闲聊儿童阅读推广中的阅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