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闲聊要做“不负责任”的故事人

   
*
翻出去年底(2010)的一个邮件,聊到去孩子的班级当故事人的事情,或许对有心去孩子班级做故事人的妈妈爸爸们有点参考。
 
  关于到孩子的班上去组织读书会,我先说一点想法。
  正好上星期回到广州时,小麦也来找我聊到类似的话题。她在读书会的组织和活动计划方面做了很多设计,尤其是她觉得能带孩子们开展读书活动的机会很有限,所以特别想能非常高效地带好每次活动,希望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帮助更多的孩子起步,同时让家长们也觉得对孩子很有帮助,这种读书活动会带来益处,坚持下去是有意义的……等等想法,当然都是非常好的愿望。
  但她遇到了一点问题。就是孩子们的状态是不一样的,自身的阅读程度不同,对阅读活动的喜爱和参与程度不同,甚至有的孩子并不乐意配合,影响了其他想要参与的孩子,她只能把他们分开来对付,结果计划只能执行一半,弄得自己的心情还需要重新调整……
  我给她的建议是,这样的情况非常正常,我们每个人刚开始时都会遇到,因为我们都是非常普通的普通人,而且我们甚至都不是孩子们的老师,既没有要教导他们学业的任务,他们也没有要听话服从我们的义务。故事人与孩子就是普通的朋友,朋友的交往讲究互相体谅下的融洽交流合作。
  所以,我们不必让自己背上太多根本不必要也没有意义的“责任”,读书活动是否能给孩子的学业带来帮助?是否能带来什么具体的益处?能否产生什么其他家长特别认同的“意义”?——这些不是说根本不需要考虑,只是说差不多都与我们没有关系,应该统统忘记,总是惦记这种事情只能背上包袱。
  那么故事人需要想什么呢?就是怎样抓住有限的阅读活动时间,让孩子们和自己通过读书活动高兴高兴,孩子们和自己越是开心,这种阅读活动就越是成功。因为唯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原来读书是这么好玩的一件事”!
  有的故事人一旦背上了包袱,就会把本来很好玩的阅读活动设计得越来越像老师上课,自己临时客串起业余老师的角色。这就变得很麻烦了。
  所以,让读书会活动变得好玩有意思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件事。有意思并不总是等于热热闹闹,有时安安静静也会很好玩很有意思,但是,这需要等到孩子与故事人达成了足够的默契之后才能进入那种状态。开始不妨先热闹热闹。
  不过还有一点思路也特别重要。读书会上肯定会读到一些书,那么在读书会上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仅仅在活动中一起完成读某些书这件事吗?——不是。非常肯定地说,不是。——真正的目的是做广告,做那些书的广告,同时也为阅读本身做广告。所以,如果是在活动中读到了一些书,就要想办法让参加的孩子们都能在活动之后都能接触到那些书及其延伸的书。比方说,我去到一个班级去和孩子们分享40分钟的阅读,只要是有条件的,我就会把在活动中讲过的、聊到的书都留在那个班级,交给老师或学生图书管理员来管理,这样孩子们在活动之后就能自己去看。
  大体的过程就是:准备——活动(讲故事、聊书)——看书(准备)——活动(聊书、讲故事)——如此循环。读书活动的时间总是特别有限的,所以只适合做成精彩而简短的广告时间,大部分的时间还必须交给孩子们自己。
  另外,组织班级读书活动,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是特别辛苦也特别容易打退堂鼓的,所以一定要拉几位同好的家长一起来,多分配一些活儿给他们,主要是为了参与。有可能也组织家长们一起来享受阅读的活动。需要有一些耐心,你把一颗石子扔到水里,肯定是有反应的,只是大人们往往磨成了某种习惯,即使有反应也特意不让别人发现而已。O(∩_∩)O~
 
阿甲 2010年12月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