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孩子”不是人!——与洋洋爸接着切磋

   
续前一:与洋洋爸切磋一年级新生过拼音关的攻略及其它
   
续前二:与洋洋爸继续切磋育儿攻略:阅读、提问、奖励、快乐等等……
   
洋洋爸:
   
阿甲老师你好:想再让你推荐几本适合一年级孩子看的书,有拼音的好点,一直想让儿子爱上书,可事与愿违,他就是不爱看。想了很多方法,一起陪他
看,他现在只爱给他讲,爱听,当让他自己看时没有兴趣。他也没有特别爱好看的书,这个学期老师说他退步了很多。上课也不集中精力,做事拖拉。现在都不知道
该怎么教育了,很头痛。请指教,老师让每天写日记,可他心里没有怎么写。每次写时都很为难,其实我感觉他读的书还是少,怎么样让他爱上读书?这是我现在最
头疼的事。谢谢 !
——————————————————————————
   
洋洋好爸爸,多次交流,我深深地体会到你对洋洋的一片良苦用心。同样作为一位父亲,我非常感动。所以这次我说的话可能也会重一点,不得体之处,也先请你多
多谅解!
   
你请我再推荐几本适合“一年级的孩子”看的书,我觉得很为难。为什么呢?因为书是给人看的,而“一年级的孩子”不是人,所以我无法推荐。
   
那“一年级的孩子”是什么?——概念!仅仅是概念而已。
   
洋洋好爸爸,我多么希望你对我说:“请再给我们家的洋洋推荐几本好玩的书吧,他是个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啊,最近迷上了……,平时最喜欢……,一拿起……就
放不下。和我一起读……书时,他最为高兴了,他居然会说……,他读到的……几处地方,我根本都没留意到。真是个让人佩服的孩子啊!”
   
可是,从你的描述来看,洋洋更像是一个“一年级的笨孩子”的概念,综合而言,“上课也不集中精力,做事拖拉”、“让他自己看书没有兴趣”、“没有特别爱看
的书”、“这个学期退步了很多”、“上课注意力不行,爱走神,爱做小动作”、“拼音感觉很吃力”……这些拉拉杂杂、笼笼统统的描述都只是概念!不是在描述
一个活生生的孩子!
   
读《我的爸爸叫焦尼》那本书时,读到小男孩狄姆向别人自豪地介绍说:这是我爸爸,他的名字叫焦尼。每次我都忍不住要微笑,可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位爸爸抱
起小狄姆,向火车车厢里大家介绍:“大家听一下好吗?……这孩子,是我的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每次读到这里我都忍不住眼眶湿润起来,我现在敲着
这几个字时也同样有这样的感受。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我想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把“孩子”这两个字当做人的。如果只是个概念,类似“一年级的孩子”或“一年级的笨孩子”,
那怎么可能敬服呢?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常常会用一些冷冰冰的尺子去度量作为概念的孩子,达到标准甚至超出尺度的是“好孩子”,达不到标准的是“笨孩子”。作为一位普通人,
我们一时半会儿对那尺子做不了什么事情(我相信慢慢会改变的),但作为一位爱孩子的爸爸,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让他不要被那尺子吓着了,开开心心、自自在在
地,充满自信地成长。这一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到,因为在家里,我们是堡长呀!
   
要想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借用鲁迅先生的眼光,敬服地去看自己的孩子,自自在在地用那位好爸爸焦尼的胸怀,“这是我的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洋洋!”
   
我们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是最好的呢?
   
我愿意为你“最好的儿子洋洋”推荐书,但我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样的孩子。至于“一年级的孩子”,我真的觉得无法推荐。

阿甲 2010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