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ongniba.com.cn/bookclub/images/books/book_10005835_s.jpg
版本一
最近看到湖南少儿社的“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中有一本《假王子》(威廉·豪夫著,杨武能译),感到有点惊讶,最初以为豪夫还有别的儿童文学作品又出版了,特别是封底有一段署名“蓝袋鼠网友”的评价:“一个又一个惊险离奇的故事,它们会让你看得眼花缭乱,当然它们也会让你懂得什么是丑恶,什么是美好;会教你恨什么,爱什么。”——更引起了我的好奇。
翻开来看看目录,是分章的:第1章 鹭鸶哈里发、第2章
营救法特美、第3章 小矮子穆克、第4章 假王子、第5章 矮子长鼻儿、第6章 赛义德历险记。——感觉很像是一个分章节的连续故事。
但再仔细一读,才发现越来越熟悉,原来还是那部熟知的《豪夫童话》,只不过抽选了其中的六篇构成了新的选集。
威廉·豪夫(1802–1827)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奇才,去世时年仅25岁。他的这部童话集,有的称“豪夫童话全集”,有的称“童话年鉴”,是在他做家庭教师期间给孩子自编的故事,也有取材于民间故事和传说的,但主要还是自创。后来在公开发表时分成了内容连贯的三组童话:[1826年童话年鉴]
商队(6篇);[1827年童话年鉴] 亚历山大的酋长和他的奴隶们(4篇);[1828年童话年鉴]
施佩萨尔特客店(5篇)。另外在最前面加了一篇作为序言的童话,或译作“穿年鉴外衣的童话姑娘”。篇目总共16篇。有趣的是,豪夫模仿《一千零一夜》的形式,将这些故事一个又一个的连接起来,自成特色。
《假王子》中的前4个故事分别来自“商队”组的第1、4、5、6个故事,第5个故事来自“亚历山大的酋长和他的奴隶们”的第1个故事,第6个故事来自“施佩萨尔特客店”的第3个故事。故事不存在连续性,可见分章是比较随意的。
不过从译文的角度,《假王子》的译文还是非常流畅的,与另外几个通行的译本相比,我认为是上乘的。从排版的角度看,比较宽松,字体比较大,比较适合小学生、初中生阅读。总体上,我觉得是不错的版本。只是交代得很不清楚,容易把读者弄糊涂。
将上面所列的16篇童话全部汇集的译本其实有很多,我这里找到三种,简单比较一下:
http://www.hongniba.com.cn/bookclub/images/books/book_20003618_s.jpg
版本二
http://www.hongniba.com.cn/bookclub/images/books/book_20003218_s.jpg
版本三
http://www.hongniba.com.cn/bookclub/images/books/book_20002323_s.jpg
版本四
版本二:《威廉·豪夫童话》(王泰智、沈惠珠译,外文出版社1998)
这个译本按“童话年鉴”的格局编排,条理非常清晰,排版也比较宽松,译笔也很流畅。译者是一对从事了三十多年外交工作的夫妇,德文功底值得信赖。这个译本是1997年的,最近这些年他们还翻译了很多其它的作品。
版本三:《豪夫童话全集》(曹乃云、肖声译,译林出版社2001)
译林出版社的译本也是基本可信赖的。这个译本按“全集”格局,但顺序和年鉴是一样的,译者将原序解释为一组童话,可能可以再商榷。这个译本的故事编排还是比较清晰的,就是文字太挤了一点,可能更适合大人或大孩子来读。
版本四:《豪夫童话(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插图本)》(傅走良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第1版)
译者中间那个字打不出来,下面是“走”,上面是“良”,读音应该是lang。这个译本的文字读起来也是不错的,就是故事编排和排版有点奇怪,故事与故事之间很挤,字体也小,感觉密密麻麻的,阅读起来有点辛苦。
另外,版本四有些译名也有点怪,比如“公安推事”,你能猜出来是什么职位吗?我猜这位译者是有一些古文习惯的,“公安”取的是新中国的“公安机关”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警察”,而“推事”是古代的判官,现在说的“法官”。在译本二中译为“警察法官”,译本三中译为“警察长”,译本一中译为“法官”。我估计(纯属瞎猜哈)原文确实是不好译,按照哈里发时代的制度,这个职位可能又是警察又是法官,但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对应的译名了。
仅从译名用语习惯上看,版本四可能是这四种之中最老的译本。
后附“豪夫童话”的全部篇目,依版本二,如下:
童话作为年鉴(原序)
童话年鉴(1826年度)
商队——
仙鹤国王的故事
鬼船的故事
断手的故事
解救法蒂玛
小木克的故事
假王子的童话
童话年鉴(1827年)
亚历山大的酋长和他的奴隶们——
长鼻矮子
什么也没有看见的犹太人阿布纳
猴子扮人
阿曼索的故事
童话年鉴(1828年度)
斯培萨山中的旅店——
鹿币的传说
冷酷的心(上篇)
赛义德奇遇记
斯坦福洞穴
冷酷的心(下篇)
阿甲整理(2008年10月27日红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