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感]《男孩与樱桃树》、梦想与坚持……

 
 
有一次与几位书业的朋友闲聊中,我说起自己之创办红泥巴多少源于童年时小书虫的梦想,那时天真地想,开书店最大的妙处是,书就算卖不出去也总是可以自己来读的。没想到这番话触动了席间一位女士,她感慨地说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是要当医生,拥有自己的诊所,直到现在她还时时这么想着。惊讶之间,我不觉脱口问道:“那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去实现这个梦想呢?”话一出口我就意识到那是怎样的唐突,结果难免是一时的支吾与尴尬。对方已是一位业内相当成功的高管,如此跨越的梦想恐怕只好成为偶尔自娱的美丽念想吧。

 
 
其实这样的境遇对于绝大多数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曾几何时,某颗梦想的种子被悄悄地孕育,甚至还发了芽儿。但当我们渐渐长大,越来越严酷的现实横亘于眼前,我们不得不开始盘算与掂量。合乎理性的计划通常是这样的:为了实现梦想A,需要先实现条件B;为了达到B,先要满足C;为了C,必须D;为了D,先得E……于是我们上路了,稍稍幸运者会从较近的EFG开始,运气越差的起点也就越远。就这样走着走着,好像就渐渐习惯了,而且或许在路径X或Y上也幸运地获得了某种成就。梦想A益发遥远了,回头来看,或许那只是曾经的幼稚的奇想,不过是供将来偶尔自娱罢了。
[译后感]《男孩与樱桃树》、梦想与坚持……
   
《男孩与樱桃树》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尽管这是一本看起来极其简约的图画书,分明是来愉悦小朋友的,但反复咀嚼,竟感觉是一个铮铮作响的关于梦想的宣言。美丽的樱桃树是男孩的梦想,但在男孩与树之间,横亘着一条河,这条河的水很急,水下还有数不清的、会让人磕磕碰碰的树枝与石头。简而言之,这条河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一如那阻隔着梦想的现实。男孩经不住梦想的诱惑,决定直接游过这条河,可当他来到河边,一只小鸟出现了。那真是一只好心又聪明的小鸟,它向男孩历陈游过去的危险,并提出非常安全也颇富想象力的替代方案,比如造条船、架座桥、做个热气球什么的。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在小鸟的劝诱下,男孩都打了退堂鼓,回去徒劳地尝试计划B、计划C、计划D,同时眼睁睁地看着樱桃掉进河里,一年又一年……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他的樱桃树倒了!这一次,他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河里……

[译后感]《男孩与樱桃树》、梦想与坚持……

[译后感]《男孩与樱桃树》、梦想与坚持……

[译后感]《男孩与樱桃树》、梦想与坚持……
   
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我到处搜寻关于这个故事的创作者的故事,直觉告诉我,能写出如此特别故事的人,自己一定很有故事。原来,这是一对新西兰夫妇,马克·萨默塞特和萝恩·萨默塞特,合作创作的故事。丈夫马克出生于1968年,主要负责文字创作,他也曾经是平面设计师、园艺师,还玩过音乐;妻子萝恩比丈夫小7岁,主要负责绘图与版面设计。马克与萝恩在新西兰北部的风景胜地怀希基岛上拥有一个家兼工作室,他们的儿子林登今年6岁,酷爱爬树和游泳。他们的家离海滩只有150米,一家三口划着小船在海上游荡是每日的必修课。一位朋友为他们拍摄了一天的生活实录,放在网上分享,那份简单与浪漫、安宁与自得,真可谓神仙般的日子。

[译后感]《男孩与樱桃树》、梦想与坚持……
   
马克与萝恩都很肯定地说过,《男孩与樱桃树》本就是关于他们自己的故事。这是他们起意合作的第一本书,却是他们合作完成的第六本书,直到2013年才出版,这期间跨越了十年!有趣的是,这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他俩的红娘。那是在大概2002年,马克与萝恩通过一位共同的朋友相识,他们相谈甚欢,但马克一直没有进一步的表示,直到有一天,萝恩在朋友家的咖啡桌上读到了马克的一个故事手稿——《男孩与樱桃树》。对于马克而言,这个故事是他的内心独白,寄托着他当时未能实现的梦想,他只是就这么写下来了,当时并没有考虑要发表;但对于萝恩来说,这个故事触动了她一直以来的梦想——为童书画插画。于是,萝恩打电话告诉马克,她渴望为这个故事画插画,希望能与他深度交流。两个怀着梦想的人,就这样谈着谈着,成了一对儿。那一年,马克34岁,萝恩27岁。


 
 
不过,他俩并没能一开始就直奔梦想,现实的急流毕竟不是那么容易跨过的。他们先是一起合作搞设计,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多少有了一些积蓄。然后有一天,马克对萝恩说:“我不想再转回头了。”萝恩开心地说:“好啊!”然后把他往前推。是的,马克在回顾时说道,故事里的那只小鸟其实就是他自己,每当小鸟又跳出来的时候,萝恩就会推着马克向前走。那一年,他们用积攒的9万元新西兰币(约折合36万元人民币)先操办了婚礼,然后用剩下的钱筹备创作、出版他们的第一本书。他们最初的工作室很窄,只够休息时铺张地垫。2006年,当他们的第一本图画书《木塞科克游大海》出版时,马克不得不向家里借了15000元用于自费印刷。这对新婚夫妇决定走最艰难(当然也最自由)的独立出版之路,就是自己编书、自己出版、自己销售,他们为自己的公司起名叫“梦想船”(Dreamboat
Books)。

 
 
这只承载梦想的小舟起航并不太顺利,这一对水手还欠缺经验,而且他们所处的新西兰图书市场规模太有限。要想生存,必须驶向国际大市场。为了拓展视野,他们刷信用卡透支凑机票飞往法兰克福书展,此举对当年的“梦想船”可谓破釜沉舟。幸好此行让他们结识了几位独立出版的前辈,也让他们的书得到了国际大出版公司的关注,马克和萝恩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不过,真正的转机是他们的第三本书《咩咩羊的聪明丸》。这是个相当逗乐却有点另类的故事,当时与他们合作的兰登书屋没有把握,不愿意投资出版;而这对夫妇财务上还颇为吃紧,刚刚才还清了欠款;他们已经有了孩子,为了维持生计,马克还兼职做着园艺师。但他们感觉这本书是有获奖潜质的书,于是决定把刚还的钱又借了回来,再次自费出版。果然,这本书获得了2011年新西兰书商协会儿童图书奖之“儿童的选择”奖,并以此为契机,将版权卖到了欧美和亚洲多个国家。从此,梦想船终于可以自由平稳地航行了。

 
 
当他们解决了财务危机后,便将梦想船的小家与工作室搬到了那个天堂般的小岛上。他俩的工作室中间可以放上一张婴儿床,还有一片游戏区,夫妻俩在工作的间歇可以陪儿子玩一玩。他们越来越自信,作品也越来越成功。直到此时,他们才腾出手,全心投入《男孩与樱桃树》的创作。迟迟没有动手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他们也很清楚,这本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儿童故事,在推广上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但正如他们所崇拜的莫里斯·桑达克所言,那种划分童书的界限与分年龄的界定是多么让人糊涂,不但令大人糊涂,也令孩子糊涂。对于艺术家而言,就是创作一本书,如此简单。在绘画与设计领域,才华横溢的萝恩也特别崇尚简约,她最崇拜的一位艺术家是日本的駒形克己,很巧,那位设计名家也有一本图画书《小树》,那种在简约中包含着奇趣与无穷诗意的追求,颇有几分相似。马克去日本做推广活动时巧遇了駒形克己先生,他看到萝恩绘制的《男孩与樱桃树》眼前一亮,赞不绝口,颇有惺惺相惜之意。可见艺术的语言是没有国界的。

 
 
萝恩和马克在他俩的这本梦想之书中还加入了特别的设计,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在环衬页烫上了亮闪闪的胶条。那倒不是纯然的作秀,那些棕色底上的条纹,摸上去就好像是樱桃树干的质地。想想看,我们跟着那个男孩一头扎进了河里,几经挣扎,几经翻腾,飘飘荡荡,终于来到了梦想的彼岸。在那里,我们见到的不是几颗樱桃,或是一株樱桃树,而是一整片的樱桃树林!当男孩抱着那美丽的樱桃树时,你是不是也很想摸一摸那棵树呢?

[译后感]《男孩与樱桃树》、梦想与坚持……
   
是的,现实是有质感的,梦想也一样。当然,想要触摸梦想,必须行动,而且,还要学会坚持。

阿甲2015年7月27日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