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汤悦读校园联盟项目简述(演讲稿)

   
下面我来简单介绍“石头汤悦读校园联盟”项目。
   
作为项目名称,“石头汤”(Stone
Soup)的创意来自阿诸,实际上出自大家都很熟悉的一本同名图画书,而图画书中的故事又源自很古老的民间传说,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版本。大家最熟悉的版本是美国画家琼•穆特(Jon
J. Muth)写的中国故事,书中的房子好像还很有徽派建筑的味道。很幸运的是,这本书恰好是我翻译的。
 
石头汤悦读校园联盟项目简述(演讲稿)

   
《石头汤》说的是三个和尚来到美丽山谷中的村庄,历经苦难的村民们如今日子似乎过得还不错,可是他们的心是关闭的,对自己对邻居都一样,于是见到陌生人连门也不开了。那三个和尚却在村中心煮起了石头汤,穿黄衣服的小姑娘最先来帮忙,接着引来了满怀好奇心的村民们,当他们聚集在一起,试着拿出食物和佐料来分享时,奇迹发生了——他们完全敞开了胸怀,变得慷慨大度,也感到了从所未有的快乐——自然也享受了一顿皇帝也无福享受的石头汤大餐。
 
石头汤悦读校园联盟项目简述(演讲稿)

石头汤悦读校园联盟项目简述(演讲稿)
   
如此美好的故事让我们浮想联翩。

   
就说说咱们这个项目的前身。最初是几年前的一项多校联动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屯溪路小学发起、陈一心基金会资助的为期两年的“好书大家读”活动,几位发起人很简单、纯朴的善愿,依凭点点滴滴的善缘,两年间播下了许许多多爱上阅读的种子。

   
探长和我2009年开始对这个项目有所了解,在前期多少做了一些贡献,但直到2010年才正式成为项目的阅读顾问。所以我们只能算后来一批的和尚,或外来赶集的村民。项目前期主要侧重于为孩子们提供更多适合的书,努力打造理想的学校图书馆,更为理想的则是James
Henri教授提出的“图书馆中的学校”(School in
library)。James多次不远万里来到合肥探访,贡献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已经成为这里颇受欢迎的“洋和尚”。
在2010–2011年间项目调整了思路,侧重于校园阅读环境的打造,主要针对阅读环境中三方面的因素:书、时间与人,通过这些因素的改善来促进全校阅读环境的改善,从而帮助更多学生养成阅读兴趣与习惯。这一阶段虽然也有多校联动活动,但更侧重于各校根据自身的条件独立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阅读文化。

   
六所项目学校并肩走过了这一年:屯溪路小学、曙光路小学、卫岗小学、太湖路小学、望湖路小学和长师附小。他们用努力和创意为我们呈现了缤纷多彩的校园阅读文化。孩子们和老师们除了书读得更多了之外,他们也更有朝气了,看来更多了一重幸福感。这六所学校当然地成为我们后续“石头汤”项目的发起学校。

   
在前一项目接近尾声时,我们还有幸结识了合肥师范附小,并在探访和交流中为他们所精心打造的独特的校园文化而惊叹,因此也郑重邀请师范附小一起来煮石头汤,并作为发起学校来分享经验。

   
大家已经看到,在新启动的项目中,除了前面提到的七所学校,还有新加入的联盟校:曙宏小学、东流路小学、葛大店小学、金葡萄小学、长丰杜集中心学校、长丰岗集中心学校、长丰杨庙中心学校和长丰吴山中心小学,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学校(甚至幼儿园)加入。那么这锅石头汤该怎么煮呢?

   
煮汤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来不及详细探讨,但最重要的问题是:谁来煮?在未来的项目中,我们衷心希望,能由全体联盟学校共同来煮石头汤,而走前一步的七所发起学校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能够通过分享、交流和各种富有创意的联动活动帮助其他联盟学校,共同打造各具特色且富有创意和活力的校园阅读文化。后天将要启动的校长圆桌会议正是其中一部分。

   
煮一锅好汤的秘诀是——选好煮汤的师傅!在座的诸位校长和老师都将是这锅汤的大师傅,这便是石头汤的妙处所在。
 
石头汤悦读校园联盟项目简述(演讲稿)
   
在未来两年陈一心基金会与阅读顾问将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我们即将开展的工作包括:定期探访学校,提供咨询建议;示范书目配书与教师培训计划;推动发起校与新联盟学校推进模式;支持校长圆桌会议,创建老师创新基金;整理并发布项目通讯,搭建交流平台;支持创办研究中心与教师研读活动;支持儿童阅读与儿童文化相关研究;……
 
石头汤悦读校园联盟项目简述(演讲稿)
   
但外来的和尚,不管是洋和尚还是本土和尚,迟早是要离开的。“石头汤悦读校园联盟”项目在未来的完美谢幕,大概就是和尚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但我们希望也能如在那个美好的故事里一样,与大家体验并分享这个秘密——

   
幸福就像煮石头汤那样简单。

阿甲 于合肥
2012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