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捉不住的小狼:五色土中德图画书交流会

一个多月前的一个非常开心的下午,今天偶然才看到这段记录……原文地址:捉不住的小狼:五色土中德图画书交流会作者:五色土原创图画书

时间:2010年4月20日


地点:东风艺术区工作室


文 / 捉不住的小狼 图 / 唐志文  影像 / 王子豹

[转载]捉不住的小狼:五色土中德图画书交流会

                                           
全家福 

 


每当谈起德国人的文化,我们会联想起严谨、深沉的德国古典哲学,或者是由抽象的线条和色彩表现情绪的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其实德国还有另一个不被我们所知道的一面,一个活泼、天真、富有童心的德国。这个德国由古老的格林兄弟的童话故事打开了神秘的大门,又由当代德国当代图画书作者们铺上了红地毯,引领我们去了解这个别样的德国。


近日,德国当代童书插画展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五色土也邀请了此次随展览来到中国的2007年度德国儿童书奖评委员会首席评委Dankert(邓肯)教授,以及此次参展图画书作者之一的Nadia Budde,于今日下午在东风艺术区的工作室,欣赏向华老师的茶艺,品尝普洱茶,与阿甲老师、杨忠老师、熊磊老师、熊亮老師、向华老师、庄庄老师和央美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流。

·邓肯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德国图画书的语言韵律,亲自用德语朗读了一段Budde女士创作的图画书的文字,让人感觉如同乘一条小船在河里飘荡,伴随波浪起起伏伏,甚至回旋。只可惜如此生动、富有韵律感的朗诵无法用中国的语言文字转述,一翻译就变成不押韵的“和小臭虫一起吹笛子”“我与山雀一起去旅行”等等,就像中国的童谣、绕口令、荒诞歌虽然内容无意义,但很押韵,很美,但这种语言一用外语翻译就变味儿了。

·关于图画书的阅读年龄阶段,Budde女士谈到自己喜欢创作老少咸宜的图画书,但主要是让孩子自己阅读。比如《Such dir was aus,aberbeeil dich!》是主要面对12至16岁的孩子,供他们自己阅读,作者在这本书中回忆了童年趣事和感受。据邓肯教授介绍,这本书由一家做袖珍书的出版社出版,成为了童书的经典,不仅是一本畅销书,而且是一本长销书。而关图画书的阅读,Budde女士介绍说由于这本书涉及到了东西德的历史背景,但现在的孩子是缺乏这种历史感受的,所以作品图文并茂的同时,也需要成人的一些解释。邓肯教授则介绍说在德国,这种有图有文加解释的也是他们习以为常的形式,也就是说这种作为教育、艺术和娱乐的混合文化形式他们并不奇怪。他们也很好奇中国国内是怎样的情况呢?是单纯把这种文化形式作为舶来品引进么?熊亮老师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解答了外国友人的疑问,“其他国家的很多形式我都把他视为一种方法,我们有自己要表达的东西的时候,更多的方法肯定会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我自己看到任何形式没有想它是外来品还是什么样,我会受到启发,而想到的情节都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我们自己需要去表达的东西。”

·老师们就中德两国的图画书现状进行了讨论。阿甲老师从2002年起专门做图画书阅读推广的,已初见成效。他谈到由于中国的文化不同,实际上成人世界对儿童的认识是存在问题的,成年人的艺术家离儿童图画书创作是很远的,像熊亮老师这样既在成人艺术世界中,又为儿童创作图画书的人是很少的。五色土作为一个自发组成的团体,是希望在学院里找到学生能够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也能进行儿童图画书创作。按照老师们的说法,国内图画书还属于起步阶段,五色土的成员们能凑在一起,是因为大家志同道合,都是做同一件事,关注同一件事,也是一种缘分吧。长期往来于中日两国的杨老师也说,中国很多家长还不知道图画书的概念,在国内大多数人看来,图画书是低头看的艺术,而在欧美、日本,这是抬头看的艺术。


那么,德国图画书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邓肯教授用此次央美的德国当代童书插画展的参展图画书作者凯尔女士的作品,为大家举例说明了德国图画书形式的绚丽多彩。该书讲述了一个小猪和女孩的故事,小猪是每个人内心的惰性,例如引诱小女孩大吃大喝等等。作者先用泥塑做一个背景模型,然后拍摄,再手绘。有趣的是,当Budde女士用很遗憾的口吻说,他们德国不到100个纯艺术家也从事儿童图画书创作,大约20个顶级的纯艺术家也会为儿童画画做图画书什么的时候,这让在场的中国老师同学都奇呼“这么多啊!”,要知道,在国内这样“兼职”的纯艺术家可谓凤毛麟角,我们也很难想象让国内的那些艺术大腕儿们也做儿童图画书。Budde女士又说到,总体来说,在德国图画书作者是很受欢迎的职业,竞争也是很严峻的,有些图画书作者的作品在求学期间就发表了,而有些图画书作者的好作品一直未能发表。德国本土图画书的发展也是欣欣向荣的,据邓肯教授介绍,德国国内图画书、青少年读物30%是引进的,主要是英美和北欧的,另外,高质量的书评、报纸专栏50%是译作。同时,德国又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他们把一些北欧的作品也当做本土的东西了。而据阿甲老师介绍,在中国,几乎80%的图画书都是引进的,原创图画书还成问题。

·德国图画书是如何从东西德的初期阶段跨越到百花齐放的阶段的呢?Budde说自己出生在东柏林,总的来说,东德的儿童图画书历史传统悠久,而且很多成为了经典。同时,她认为图画书这一块,是少有的艺术家享有较大的创作自由度的领域,所以铸就了图画书表现形式的多样多样,当然,东德也有审查监督机构,不过相对其他艺术来比,还是比较自由的。而作品的特点从结构,布局,色彩和线条来说,比较简洁明了,强有力的表现力,甚至有德国表现主义的韵味。邓肯教授则再次以此次图画书展览的作品举例说明,例如《小马儿的圣诞节》的作者Ensikat是在东德出生,他的作品却受到当时西德甚至全欧洲的追捧。而东西德统一之后,德国就把原东德的美学也转到了西德这边。当时东德文化部也有审查官监督儿童图画书出版,但如今,这样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谈及图画书的创作之路,老师们分享了很多有趣的经验。Budde女士首先谈起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她是做平面设计出身,由于家庭背景原因,她27岁才得以入艺术学院学习,之前只能通过上夜校学习,而在她上大学之前,就出版了一本图画书。而她的《Such dir was aus,aberbeeil dich!》首先是在一本动画杂志发表第一章,然后由出版社找到作者出版。她的作品的图文一般都是由自己同时进行创作的。另外,她说自己做作品是很慢的,《Such dir was aus,aberbeeil dich!》就做了两年,对于同行那些一年能出2、3本的图画书作者,是很佩服的。这让在座的老师同学都很惊讶和感慨,这可真谓“慢工出细活”啊。当然,这也是有经济基础的,Buddle女士的《Such dir was aus,aberbeeil dich!》就为她带来了3000欧的出版社预付金。但很多图画书作者也不得不身兼数职,毕竟预付金是有限的,单靠预付金生活、创作作品也是成问题的。阿甲老师也谈到了国内情况,一般是出版社编辑先有想法,再找图画书作者进行创作,像熊亮老师这样自己写又自己画的原创图画书作者很少。熊亮老师则说,他自己是想说什么就去做什么,想法不与出版社有关。他还幽默地说,做书比做艺术自由,做书有可以不出版的自由。

·关于儿童图画书选材的自由度,阿甲老师认为中国文化比较含蓄,会以古说今,以虚幻说现实。中国的情况是给儿童讲的话题还是比较宽泛的,但主要还是能力的问题。Buddle说,东德的文化也是一样,含蓄。熊亮老师则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的新书《纸上戏剧》,编辑看到了说这本书可能要让他们受批评,熊亮老师说不会,因为自己已经审查好几遍了。

·谈及儿童文化,邓肯介绍说,儿童文化可以作为一种亚文化,在德国,包括图画书作者,插画家,版权代理等等,见来见去就是这些人,看上起有些尴尬,实际促成了高度专业性的团队,他们可能有自己的协会、培训等等。邓肯教授甚至开玩笑说,三个英国人凑一起成俱乐部,三个法国人是三角恋,三个德国人在一起就是社团。

·谈到图画书的推广情况,邓肯教授提到,德国有8200万人口,约有1万家书店及连锁店,书店类型除了大型连锁书店,还有很多专门售儿童书籍的专业小书店。在德国,多是在家庭和学校进行图画书的阅读推广,而没有周末老人和孩子去书店,由老人读书给孩子听的中国的这种儿童文化。阿甲老师认为,这主要与这几年国内的图画书推广推动的结果有关,另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口传文化。国内现在做图画书的推广,也是借鉴中国口传文化的模式和西方的Read Aloud(大声朗读)的模式,由大人读给孩子听,把图画书作为口传文化的延续。另外,童书价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比较昂贵的,而图书馆又难以借到,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杨忠老师补充这也与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有关,普遍认为是字多划算,而不愿意购买。邓肯教授提到,其实德国以前也有这样的问题的。

·有志于从事图画书的毕业生应该做些什么努力呢?Budde女士说倘若有志于从事该行业,还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比如需要去各地的展会穿梭,去排队,把自己的画作和习作拿给别人看。比如德国有很多专业的书展,像法兰克福书展、莱比锡书展等等,需要自己自报家门,展示和推销自己的作品。出版社也有图画书作者的档案,哪些作者是什么风格。是可以查阅的。

·如何看到多媒体的阅读方式呢?这也是两国老师们关心的话题。邓肯教授说,一方面希望孩子们掌握多媒体的能力,一方面又不希望孩子依赖电脑,所谓开卷有益,书本带给孩子的教益是不可丧失的,需要找到一种特别好的混合的形式,两者都不可偏废,一方面学会怎么读书,一方面又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媒体形式。Budde女士也认为,对于多媒体形式的图画书的问题不必担心,她自己也有创作这样的多媒体书,可以用不同语言朗读图画书内容,图文并行,她曾经也有过担心,但后来发现电子书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它不会真正占据纸质的图书的市场。《哈利波特》的纸版书疯卖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

·怎样的图画书才算是好书呢?邓肯教授认为,要风格独树一帜,独一无二;图文交融;要契合儿童的心理;还要反映时代精神,这是很重要的。她再次以参展图画书作者的作品说明对好的图画书的大争辩,比如《里克好帅啊》,一方面大家认为这书画得很利落,干净,大家做图画书推广都愿意以它来做,另一方面,它又与德国的各种国家图画书大奖无缘。

通过此次中德两国的图画书交流,德国的图画书发展情况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笔者高兴地看到,两国的艺术家在交流中碰撞出了很多精彩的思想火花,尤其高兴的是,中国本土的艺术家已经为振兴和发展中国的图画书艺术而摩拳擦掌,已经开始采取了积极的行动。我们共同期待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机会,来推动我们本土图画书的发展。
[转载]捉不住的小狼:五色土中德图画书交流会
邓肯教授为大家介绍德国图画书
[转载]捉不住的小狼:五色土中德图画书交流会
Bud­de女士 [转载]捉不住的小狼:五色土中德图画书交流会
老师同学在交流中
[转载]捉不住的小狼:五色土中德图画书交流会
熊亮老师在欣赏德国图画书
  [转载]捉不住的小狼:五色土中德图画书交流会

阿甲,庄庄,熊磊,向华等老师在欣赏和探讨德国图画书  [转载]捉不住的小狼:五色土中德图画书交流会

Bud­de女士在为赠给熊亮老师的图画书作品签名